至诚视界 2019-06-12 08:15:33

短视频产业繁荣背后更需制度护航

 

伴随着短视频的高速发展,短视频行业的版权保护,尤其是重点短视频平台的版权治理等问题被业界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因短视频存在问题被约谈整改的客户端平台有15家,日均下架作品数量约两万部。通过行业的监管,短视频版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整改效果。

 

但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来解决短视频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短视频传播的日益多元化,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往往非常巨大,这其中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而这些成本已不仅仅是金钱所能轻易衡量的。

 

 

 

在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创作者、平台方反映,在版权投诉与监管方面均面临着暂时没有找到答案的现实问题。比如,平台方在收到侵权通知警告信,要求其下架侵权内容时,平台在多长时间内下架是较为合适的?以前长视频平台、MP3播放平台一般在两周内是一个合理的时间。但是,对于短视频来说,其播放高峰往往只有48小时,过了这一时间,会很快被其他短视频内容所覆盖。如果说下架时间仍是两周或即便提前到一周,恐怕给被侵权者带来的损失也难以估量和挽回了。因此,就短视频而言,对于侵权内容的下架合理时间范围应该有所规定。

 

就平台方而言,曾有头部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平台来说,每天收到千余封投诉链接并不稀奇,这还不包括重大影片或视频内容发布时的情况,以及节假日堆积的工作量。因此,往往“只能承诺尽量快而没有具体的时间”,毕竟,之于人力而言,这样的数据量处理起来实在不容易。

 

就短视频创作者而言,因为下架时间的耽搁,即便后期侵权内容下架了,造成的后果仍然难以弥补。毕竟,在流量为王的短视频市场,侵权内容往往赚到了大量流量,而创作者的间接损失如何索赔也是现实中的难点。

 

其实,与长视频不同的是,短视频会体现出更强的及时性,如果不能及时将侵权内容制止,那么,维权价值就会有所减弱。因此,技术的问题用技术解决或许会是一个应对之法。比如,通过加入人工智能应用,采用内容识别技术等措施对上传视频内容进行核查,并且,对权利人已经多次发送侵权预警的作品,可以设置多个角度的侵权关键词,并进行过滤。

 

对于权利人多次通知平台下线的内容,以及多次上传侵权内容的用户,业界也可以尝试更为积极的管理措施。比如,通过建立下架内容作品库,并与上传内容进行技术比对,从而在前台进行有效阻断,这样就可以改变权利人不断投诉,而平台方要不断删除的反复循环状态。目前,有些侵权内容仅从作品名便可以分辨出来,但是平台方如果不对其加以处理,那么,最终会导致权利人失去维权信心。

 

此外,目前非专业影视创作的创作者尚没有在署名方面的有效规范,短视频的创作者也往往不作法人登记。因此,一般而言,被投诉的平台收到投诉信息后第一反应是需要创作者拿出权属证明,而短视频创作者往往做的是去找创作时的内容素材或者创作脚本等来证明其是内容的创作者。类似这样的问题被忽视,都为日后的侵权行为埋下了伏笔。

 

任何高速发展的领域都会遇到众多前所未有的问题,这不但是发展中的必然,也是推动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正视问题、完善制度、协同推进是解决当下短视频侵权问题的关键所在。